正在载入...

对神话语的默想 文/乔治·缪勒 汪咏梅 译

我住在尼尔斯沃斯(Nailsworth)时,神乐意教导了我一个真理(就我所知,神教导真理是不考虑人类的手段的)。这事距离今天我准备这本灵修书籍第八版的出版时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这些年我一直从神教导的这个真理中获益。这个真理的要点是:我从未如此清晰地看到,我每天应该做的首件重要的事情是让自己的灵在神里面喜乐。我首先要关注的不是我可以为神做多少工作、如何荣耀神,而是我如何使自己的灵进入一种喜乐的状态、我的内里怎样从神那里得到滋养。我可以寻求向非信徒陈明真理,我可以寻求使信徒获益,我可以寻求安慰忧伤的人,我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寻求端正己身,在这个世界成为神的儿女。但是,我若不在神里面感到喜乐,我的内里若不是一天天得到滋养、得到坚固,我也许不能以正确的态度来做这一切。在我明白神教导的这个真理之前,至少前十年,我的习惯做法都是:早晨穿衣完毕立即祷告。
后来我明白了,我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读经、默想,这样,我的心才可以得着安慰,得着鼓励,得着警诫,得着责备,得着教诲;这样,我的心才可以与主相交,经历到主的同在。于是,我开始清晨一早就默想新约,从第一章开始。在简短地祈求神祝福他自己宝贵的话语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默想神的话语,可以说探究每一节经文,从中得到神的祝福。我这样做不是为向众人传福音,不是为就默想的内容来讲道,而是为自己的灵摄取食粮。我发现其结果几乎永远是这样:过不了几分钟,我的灵就被引向认罪,或感恩、代祷、祈求。结果,我虽然没有让自己去祷告,而是去默想,这个默想几乎立刻就或多或少地化为祷告。在这样认罪、感恩、代祷或祈求一会儿之后,我继续读下面的字句或经节,随着神的话语的引领,我又将一切转化成为自己或他人的祷告。尽管如此,我默想的对象仍然始终是自己的灵所需要的食粮。其结果,总是有很多的认罪、感恩、代祷、祈求与默想夹杂在一起,我的内里差不多总是明显地得到滋养和坚固。到吃早饭时,我的心鲜有不喜乐安宁的,即便不喜乐,也很安宁。尽管我默想不是为了传福音,而是为了我的内里获益,但是,主还是乐意通过这种方式向我传递一些信息,不久我就发现,这些信息成为了其他信徒的食粮。
我以前和现在的做法的区别在于:以前,我起床后尽快开始祷告,通常将早饭前的所有时间(或差不多所有时间)都用在祷告上。不论怎样,我几乎总是以祷告开始,除非我感到自己的灵不同寻常地枯干;如果那样的话,我就在祷告前读读神的话语,寻求食粮,或寻求精神上的恢复,寻求我内里的复苏和更新。但是,结果怎样呢?我常常在跪了一刻钟、半小时、甚至一小时后,才意识到自己的灵开始得到了安慰、鼓励,并变得谦卑等等。在前十分钟、一刻钟、甚至一小时里,我的思想往往都在天马行空,之后我才开始真正祷告,这令我很痛苦。现在我很少再感受到这种痛苦,因为,我的心得到了真理的滋养,与神相交,经历到神的同在,我向天父、向我的良友(尽管我很卑微,不配做他的朋友)讲述他透过他宝贵的话语向我显明的事情。
现在我常常惊讶,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一些明白这一点。而这一点,我从来没有在书中读到过,没有一场公开的布道曾令我想到过,与弟兄姊妹的私下交谈也没有激起我注意到过。但是现在,既然神教导了我,在我看来,这就是很显然的:神的儿女每天早晨必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的内里摄取食粮。正如外在的人若不摄取食物,就不宜连续地工作,摄取食物是我们每天早晨首先要做的事情之一,内在的人也是如此。正如大家都承认的,我们应该摄取食物。内在的人所需要的食物是什么?不是祷告,而是神的话语。在此我要再次强调,这不是简单地读读神的话语,让它从我们的脑海中经过,如同水流过水管,而是思考我们所读的内容,深思默想,将它应用到我们的心中。
我特别地详述这一点,是因为我意识到自己的灵性从中大得裨益,也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恢复,我诚挚、郑重地恳求主内所有的弟兄姊妹都来思考此事。借着从神而来的帮助和力量,我得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安然渡过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的试验,靠的就是这种灵修方法。在用这种方法灵修了四十多年以后,我可以存着一颗全然敬畏神的心向信徒推荐此方法。当一天的服侍摆在你面前,种种试验、诱惑扑面而来时,清晨你的灵得到恢复、变得喜乐,与你灵里面没有作任何准备相比,会产生多么大的差别呀。

2010年春季号——福音与大使命 >>

  • 春 意——致基督 文/新盐
  • 端阳寄故人(并序) 文/朝鹿
  • 我的第一首情诗 文/Linda
  • 幸福就在你身边——致Nancy 文/午炎
  • 盛宴诗人的嚎叫与十字古寺的凝望——远行记忆之四 文/姜原来
  • 《阿凡达》影评两篇 文/侯军 等
  • 谁是传奇——萨林娜专访 文/察世俗 布拉 采访
  • 何其深厚 主的智慧 ——读《和平之子》 文/小雪
  • 什么地方是我们的天堂?——读《蚁族》 文/武昕
  • 进入迦南地——读《圣经里的故事》 文/杜彩霞
  • 耶稣说:“你跟从我”是什么意思? 文/约翰·麦卡瑟
  • 今日的福音: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读《耶稣宣告的福音》 文/闻则信
  • 明天在哪里? 文/路加
  • 浪漫之旅 文/书拉密
  • 我信主的路 文/喜乐
  • 圣诞奇迹 文/企鹅
  • 从传福音中得力量 文/卫珍
  • 用平安的福音当鞋 文/曾淼
  • 风吹竹动 竹语风听 文/安然
  • 上帝,你在那里吗?——对马太·伍德里的采访1 文/赵杰 译
  • 何为禁果? 文/袁大同
  • 福音之火,熊熊燃起吧 文/新恩
  • 福音见证与生命光景 文/孙明义
  • 爱惜光阴 智慧交往 文/张晓峰
  • 福音使命与个人生命成长 文/诗恩
  • 福音使命与个人生命成长 文/诗恩
  • 农村教会和城市教会——“中国家庭教会的属灵传承”神学研讨会发言记录(3)
  • 大使命的本质 文/唐崇荣
  • 2010春季号卷首语
  • 全部 2010年春季号——福音与大使命 >>

    2010年 >>

  • 归家的鸟——我的天空阴转晴
  • 主的恩典够我用!
  • 双倍的赏赐,无尽的恩典
  • 信仰点滴
  • 福音特刊——理财or理命?
  • 他是改变人心的神
  • 认识主真好
  • 主是我患难中的力量
  • 福音特刊——影响我的一个人
  • 回家的路
  • 一个不可知论者的信主见证
  • 个人见证
  • 有福的确据
  • 福音特刊——信仰见证
  • 福音信息
  • 2010年圣诞福音特刊卷首语
  • 2010年冬季号——洛桑事件
  • 洛桑会议与政府宗教政策分析
  • 读者反馈
  • 寻找溪水边书屋 文/章以诺
  • 如此“能不忆江南”——远行记忆之六 文/姜原来
  • 不自由的公司 文/文峰
  • 这是新互联网革命的前夜? 文/许宏
  • 苦难是尊贵的——读《全备关怀的牧养之道》 文/小雪
  • 浅评《多元社会中的基督教》 文/临风
  • 耶稣政治学? 文/许宏
  • 上帝的儿女何等有福——记“访民”老康
  • 你清理自己了吗? 文/孙毅
  • 参与书写中国基督徒的身份想像 文/宋军
  • 洛桑事件后守望教会与政府关系走向1 文/曹志
  • 普世教会传扬整全的福音直到地极 文/洛桑神学工作小组
  • 附2–第三届洛桑会议中国应邀代表的代祷信
  • 附1–第三届洛桑会议中国应邀代表的公开信
  • 被看护日记选 文/明义
  • 在通往洛桑会议的路上 文/魏洪
  • 我们为什么是家庭教会1 文/王怡
  • 洛桑中国参会者通信选录
  • 洛桑会议札记 文/王东
  • 洛桑会议日志 文/Maria
  • 洛桑事件访谈录 文/本刊编辑部
  • 致洛桑会议的信1 文/天明执笔
  • 第三届洛桑会议中国筹备大事记 文/李继 整理
  • 神的全球城市宣教 文/蒂莫西·凯勒
  • 《洛桑信约》讲解节选1 文/约翰·斯托得 孙毅 译
  • 2010年冬季号卷首语
  • 2010年秋季号——建堂专刊
  • 主爱在中国(简谱)
  • 读者反馈
  • 庞德《诗章十三》
  • 加略山的爱 文/老海
  • 2010 年第三届洛桑会议简介
  • 我是谁? 文/朋霍费尔
  • 今天白天有雪 文/书拉密
  • 七泉湖教会建堂工作的见证 文/李道生
  • 北京基督徒会堂建堂始末 文/王明道
  • 安全的道路上没有平安——读《力阻狂轮——朋霍费尔传》 文/小雪
  • 让主的心喜乐满足 文/沈颖
  • 建堂日记摘抄 文/snow
  • 在神没有难成的事 文/连枫
  • 咫尺天涯 文/曾淼
  • 山上的城 文/李红
  • 看见建堂的世界 文/ 许宏
  • 红色殉道与白色殉道 文/游冠辉
  • 建堂:怎能忘记弟兄姊妹——从社会学等角度看守望教会建堂 文/Jerry
  • 圣殿 文/新恩
  • 对“基督徒的自由”一文的回应 文/孙毅
  • 挣扎在上帝与凯撒之间——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基督教会 文/宋军
  • 我们为何不加入“三自”爱国会? 文/孙毅
  • 看得见的山上之城:会堂之于国度的意义 文/王怡
  • 唐崇荣牧师建堂访谈录 文/本刊编辑部
  • 这是一场属灵的争战 文/双燕
  • 守望教会2009建堂纪事 文/刘官
  • 我们渡到那边去吧! 文/天明
  • 守望教会牧师建堂访谈 文/本刊编辑部
  • 北京守望教会建堂代祷书
  • 守望教会建堂奉献原则
  • 对建堂的主要疑问及回应1
  • 产权代表人声明
  • 北京守望教会建堂动员报告
  • 北京守望教会建堂大事记
  • 米该雅惹着谁了?/宋军
  • 第一诫释义1 文/汤姆·华森 汪咏梅 译
  • 2010年秋季号卷首语
  • 2010年夏季号——职场与服侍
  • 上班之前的祈祷
  • The Elixir 化石成金
  • 人,你怎能怎能保持自己真正的面目——《培尔·金特》的百年追问 文/察世俗
  • 深山古树的叹息和守殿弟兄的祈祷——远行记忆之五 文/姜原来
  • 爱心在行动——简记“中国爱心行动义工协会” 文/Rita
  • 把灯放在灯台上 文/活水
  • 洛克菲勒是谁?
  • 那颗施予的果子——美国慈善基金制度的信仰源流 文/Snow
  • 史蒂文斯“全民神学”赏析1 文/顾乐翔
  • 书摘:还原真实的清教徒工作观1 文/勒兰·赖肯文 杨征宇译
  • 理财or理命? 文/明明
  • 文字事工三年整 文/慕义
  • 我所经历的三堂课 文/易禾
  • 办公室里的祈祷 文/书拉密
  • 谈基督徒在职场中的顺服与忠心 文/老曼
  • 全部 2010年 >>

    灵性操练 >>

  • 关于春节期间开放家庭的呼吁
  • 回到神的安息里——2012年10月24日祷告会分享摘要 / 唐永刚
  • 2012年秋季号——生命的造就与牧养
  • 灵修何时真属灵?——反思灵修之定义的一些问题 卡森(D. A. Carson)文 苏雪菲 译
  • 爱耶稣还是爱“爱耶稣”? 文/小雪
  • 敬虔与日常生活 文/孙毅
  • 属灵阅读——自我牧养的另一种方式 文/游冠辉
  • 基督徒生活的基本要素 文/陈终道
  • 无墙的修道院——读毕德生《莫测树下》/Joy Wei
  • 退修·恢复·爱 文/曾淼
  • “我自己要极早醒起!”——两位姊妹关于晨祷的分享 文/兴梅 红梅
  • 个人灵修——自我牧养的一种方式 文/游冠辉
  • 职场灵性的保健1 文/聂文光
  • 和灵命有关的那些事——毕德生在《今日基督教》上的访谈
  • 家庭教会的神学传统是什么 文 / 陆昆
  • 他是点着的明灯——宋尚节的属灵传统浅论 文/ 新恩
  • 中国家庭教会属灵的传统与基本精神特征 文 / 基立
  • 探讨中国家庭教会的属灵传承 文 / 天明
  • 家庭教会:待书写的传统与待传承的生命 文 / 江登兴
  • 十字架与世界——“中国家庭教会的属灵传承”神学研讨会发言记录 文 / 本刊编辑部
  • 清教徒的默想实践 文/ Joel R. Beeke 文 郭晶译
  • 祈祷的操练
  • 清教徒的属灵观
  • 中国教会成圣观及文化使命联想
  • 改变生命的阅读指南1
  • 我为什么关注灵修学
  • 灵修方法漫谈(下)
  • 灵修方法漫谈(上)
  • 分类阅读之(五)灵修祷告
  • 活在恩典中/孙毅长老
  • 爱耶稣还是爱“爱耶稣”/小雪
  • 《敬虔生活原理》书评两篇/孙毅 黄一琨
  • 退修会:第一次亲密接触 /WYJ
  • 关于祷告/Joy Wei
  • 生命的支点/孙毅长老
  • 灵性低潮 / HJ
  • 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重新得力/张晓峰牧师
  • 灵修短文(2011年12月26日——12月30日)/孙毅长老
  • 灵修短文(12月12日—12月23日)/孙毅长老
  • 灵修短文(11月28日—12月9日)/孙毅长老
  • 灵修短文(11月14日—11月25日)/孙毅长老
  • 灵修短文(10月31日—11月11日)/孙毅长老
  • 灵修短文(10月17——10月28日)/孙毅长老
  • 灵修短文(9月29日—10月14日)/孙毅长老
  • 灵修短文(9月16日—9月28日)/孙毅长老
  • 灵修短文(9月5日—9月15日)/孙毅长老
  • 灵修(祷告)分享
  • 本周灵修短文(之七)8月1日(周一)至8月5日(周五)
  • 本周灵修短文(之九)8月15日(周一)至8月19日(周五)
  • 每日灵修
  • 灵修短文7月11日—7月22日
  • 神带领随笔三
  • 我自己要极早醒起
  • 个人灵修——自我牧养的一种方式
  • 默想天上二三事(二)– 孙毅
  • 2009年:在恩典中继续成长的一年
  • 短短的感慨
  • 我的2009
  • 数算2009年恩典
  • 感恩分享
  • 2009年的回顾与小结
  • 09年感恩见证
  • 感谢你应许赐福
  • 住在神的院中真是有福
  • 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
  • 主啊我神,让我来亲近你—— 学生营会记录
  • 祷告中的复兴
  • 21天祷告会感恩分享
  • 祷告的操练
  • 我的期望
  • 全部 灵性操练 >>